万博体育APP官网下载(中国)官方入口

盛世“龙”兴——宋龙兴寺遗址发现十周年纪事

字号:T|T
2024-04-29 14:01 来源:文物之声

甘肃泾川,古称泾州,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在这块土地上嵌满了岁月的遗珍。百里石窟长廊、保宁寺、大兴国寺、大云寺、龙兴寺遗址传续着泾川宝贵的历史文脉。

 

公元601年,经过南北朝战乱,隋文帝统一疆土后,向全国30个州分发佛祖舍利并诏令各州建塔供养。泾州大兴国寺建舍利塔、地宫,以石函供奉舍利14粒。佛祖真身舍利和更早传入的佛教文化在泾州汇聚。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敕令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处,藏《大云经》。在隋代大兴国寺原址上建泾州大云寺,遂置琉璃瓶、金棺、银椁、铜匣、石函,以五重套函供养佛舍利。

 

天有不测风云。明洪武三年(1370)的一场水患,使久负盛名的泾州城全城覆没。规模宏大、香火鼎盛的泾州大云寺被夷为平地。时光流逝,辗转千年,泾川境域石窟造像留下了岁月的斑驳;恢弘壮丽的佛家寺院化作瓦砾废墟,静待盛世,重现昔日光彩。

 

千年一现

2012年12月31日,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在泾川大云寺东侧的龙兴寺遗址内,发现几百尊佛教造像。这一消息顷刻间传遍整个县域,消息很快传到甘肃省文物局,引起专家、学者高度重视,一支凝聚全省文物、考古力量的专家团队星夜驰程赶赴泾川。

 

经专家实地勘察,该遗存为一处佛教造像窖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泾川县文广局、县博物馆联合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发现,窖藏内保存有金冠、菩萨头像、石质立佛、坐佛、菩萨、罗汉等造像和造像碑及佛座、经幢等大量文物。这些造像排列有序,大多彩绘,冠饰贴金,最高约1.65米,最小的佛头像直径不足5厘米,雕刻刀法精细,造型精美,生动传神。另外,还发现一尊泥胎彩塑造像,神态祥和。

 

随着发掘工作有序推进,考古发掘人员在这处窖藏坑东侧又发现一处窖藏遗存,出土年代、风格类似的石质和泥胎彩绘造像等文物30余件。经过文物部门三个多月发掘、清理,两处佛教造像窖藏共出土各类单体造像、造像碑、造像塔等文物287件。

图片

修复文物

 

正当人们沉浸在这些重要发现的喜悦中时,又一个新发现,再次震撼人心。在清理窖藏佛像时,一件形制特殊的器物引起了发掘人员的注意,随着周边泥土一点点剥落,一方铭文砖映入眼帘。随着清理工作逐步深入,发现一处瘗埋佛舍利的地宫,这处地宫四面砖封,为长方形,东西长约1.95米,南北宽约0.85米,内置陶棺一具,头西尾东,呈深灰色。在陶棺东侧,立正方形铭文砖一方,共425字,阴文,字迹清晰。

 

铭文记曰:“维大宋大中祥符六年,岁次癸丑五月辛卯朔十二日壬寅,泾州龙兴寺曼殊院念法华经僧云江、智明,同收诸佛舍利约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于本院文殊菩萨殿内葬之……”。碑文由大德义庭撰写,惠远题书,梁吉刊刻。

 

宋朝的云江、智明两位大师,历经20多个春夏秋冬,不辞万苦、踏遍万水千山,收集各方舍利,于公元1013年农历五月十二日,将其瘗埋在龙兴寺曼殊院文殊菩萨殿内。

 

如何印证铭文砖的记载,只有打开陶棺。然而,由于陶棺破损严重,陶棺内被泥土覆盖。陶棺内究竟深藏何物?CT扫描技术的应用揭开了其神秘面纱……

 

清理发现陶棺内有佛骨,佛骨呈四层排列放置,佛骨下放置五彩石若干。一个掉落在陶棺底部的琉璃瓶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放大镜下,可见大小如米粒,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晶莹剔透的颗粒物。经文物专家、佛教界权威人士确认,这就是佛教圣物——舍利。

图片

破损琉璃瓶中清理出的舍利

 

经过文物修复专家十多天仔细清理,从陶棺内提取出2个漆盒,4层佛骨,23颗七彩石,6个舍利瓶。从其中1个破损的琉璃瓶中,清理出诸佛舍利1777粒,印证了铭文砖的记载。经过三个月的艰辛努力,修复后的褐灰色长方形陶棺,完好如初,其设计简洁流畅,底座有镂空图案,形似抽象的莲花。整个陶棺显得古朴凝重,威仪森森。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吴荭说:“这次发现的北宋陶棺内出土佛舍利,是泾川第三次出土舍利。从目前考古发掘的情况来说,在一个地区同时三次出土佛舍利,确实还是十分罕见的。”

 

泾川出土的佛教造像及文物,何以受到如此关注,其丰富的内涵和文化价值到底如何?研究认为,泾川龙兴寺遗址出土的文物涵盖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各个时期,时间跨度长达600多年,造像形式多样,题材丰富,既有强烈的时代共性,又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为研究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古代泾州与周边地域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增勤法师说:“泾川这次出土这么多的窖藏佛像和这么多的佛舍利,是一大幸事,对研究泾川一千多年的佛教历史是一个有力证据。”

 

2013年农历5月12日,平凉市佛教协会和泾川县举行了隆重的舍利安奉法会盛典。

 

2013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泾川县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甘肃泾川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通过深入研讨,来自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泾川佛教文化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在同一地区发现三批佛舍利在全国绝无仅有,是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文化重地。

 

容光焕彩

寒来暑往,十载春秋。遗址和出土文物的保护、整理、研究、利用从未停歇。

 

由于埋藏于地下,导致文物本身较为脆弱,环境的剧烈变化使部分造像表面彩绘脱落。为尽可能地延长文物寿命,保存更多历史信息,现场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现场保护迅速展开。对于彩绘、贴金脱落现象,进行现场加固。对于破损严重的文物,逐件拼对、粘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环境骤变对文物的破坏,并为后期陈列展示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现场保护有效遏制了文物病害的蔓延,但未彻底根除,彩绘、贴金层粉化、起甲、缺失等病害仍然存在。

 

2019年10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泾川县博物馆对龙兴寺出土的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显微拍照、无损X射线荧光、偏光显微、耐驰热膨胀仪等现代科技设备对充分了解文物的材质信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数次反复实验,在一次次失败中探寻,终于从一组组繁杂的数据中,找出了最合理的修复材料。

 

数年的不懈努力,龙兴寺出土文物孱弱的保存状态得到了彻底改变,达到了陈列展示的要求,焕发出了往日的容颜。

 

经过考古工作者数年的辛勤工作,清理佛教造像窖藏坑2个、砖函出土各类单体造像、造像碑(塔),主要为石造像及少量陶造像、泥塑造像、经幢等。经专家鉴定,这次出土文物中一级文物15件,二级50件,三级100件。

 

泾川县博物馆适时推出了“龙兴盛世·精彩一百”宋泾州龙兴寺遗址出土佛教文物百件精品展。

 

2016年9月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特设泾川馆,北周及唐代石佛造像等龙兴寺出土文物首次展出,隋彩绘观音菩萨石立像、北周石佛头像作为甘肃文物精品代表。部分精品文物于2018年1月参加了甘肃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2019年5月亮相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举办的“丝路孔道”甘肃精品文物展。2021年9月参加“敦行故远:故宫敦煌文物特展”。2021年12月在甘肃省博物馆参加“实证——甘肃百年考古展”。2023年9月赴中国国家博物馆参加了“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向全国乃至世界观众展示了厚重多元、异彩纷呈的泾川佛教文化。

图片
图片

出土的正方形铭文砖及贴金佛像头

 

“龙兴寺遗址出土的佛教造像种类较多,内涵丰富,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古代泾州乃至整个陇东地区佛教造像发展的序列,反映了古代泾州佛教文化与周边地域的文化交流。做好这批文物的保护、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任重而道远。”泾川县博物馆馆长陈景强表示。

 

回眸泾川龙兴寺遗址文物出土的十年,泾川文博事业逐步迈上了保护、研究、利用之路,续写着新的篇章。

万博体育APP官网下载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万博体育APP官网下载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

XML 地图